他周邊的岩礁總是驚濤拍岸,而島嶼中間有一座小山丘,是磷礦的產地。
他們引入了在家鄉的生活方式,發展農漁業以買賣農漁產品,也從中國進口食材與日用品,滿足當地華人乃至於美國人的飲食需求,而低廉價格吃到飽是中式餐館對美國人的最大賣點。華人前進美國 十九世紀中葉,美國西岸因為發現金礦,引發一股淘金熱,不論是美國人還是華人均受此浪潮吸引,前往西岸一圓發財夢。
其中來自廣東台山的特色菜「炒雜碎」成為人們最喜歡的餐點,這道混雜著多元食材、能夠因口味制宜(也就是迎合美國人口味)的餐點,成為美國人最喜愛的菜餚,而在王清福等人的吹捧下,更被過譽為「中國國菜」。雙方互不瞭解、誤會的情況,在美國特使顧盛(Caleb Cushing)和欽差大臣耆英簽署《望廈條約》的招待餐宴上顯露無遺。「雜碎」風靡美國 由於加州等西岸各州的激烈排華,華人朝美國內陸、東岸和南方擴散。而在條約達成後,美國人就對「了解中國」喪失興趣,只對能賺錢有興趣,並以充滿偏見的老舊觀點看待中國移民和菜餚。「雜碎」就是一道風靡美國各大族群、成為中國菜象徵的菜餚。
起先雖不得其門而入,但隨著1848年清英鴉片戰爭的結束,美國人藉此盼望向中國大力擴展商業版圖與宗教福音。在雜碎之後,美國人愈來愈喜歡中國菜,並且像饕客一樣,追求更多風味的中國美食。他們形容舊金山某些街道骯髒的程度已經可以媲美巴西及印度的貧民窟。
美國的廁所文化就是這樣削足適履到令人百思不解。這是2018年新上任的舊金山黑人女市長London Breed正式對外宣布,舊金山將對滿街的糞便宣戰。這裡一個臥室的公寓月租要三千多美元。他們唯一的責任就是在市區的大街小巷找尋人類的糞便,然後用高壓水柱清洗。
這已經是全美國最高標準的最低工資法。說他們是巡糞員不如說是尋糞員。
現在情況不知道嚴重多少倍。至於捷運站的廁所問題更大。如果有人遞給你一張名片,上面註明他的職務是Poop Patrol,你可能會笑得躺在地上打滾。抱歉,翻譯了18本當代文學名著,碰到這個字我還真譯不出更忠厚誠懇的中文來。
但這背後代表的不僅是大家所看到單純的衛生問題,而是一場無解的浩劫。不過不要小看這個工作。結果他們在人行道街邊,發現無數施打毒品後丟棄的針頭,吃剩腐敗的食物,以及超過300件以上的人類排泄物──包括出現在推特總部門口。只是即使在百貨公司,廁所總是缺乏明顯標示,而且愛躲藏在一個深怕讓人看到的角落。
這些糞便不是來自貓狗,而是來自人類。有時候為了配合上廁所的方便,行程跟路線還得事先規劃。
美國公家機關的工作薪水不高,但是福利與退休金卻很令工程師們羨慕。進門的地方會有一塊凹進去的玄關。
根據舊金山紀事報,這個工作的官方頭銜叫做Poop Patrol──「巡糞員」。文:鱸魚(異類矽谷) 以淘金起家的城市正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糞戰」。所以舊金山市政府特別成立了一支全世界最另類的清潔隊。我學生時代在金融區花店打工送花,每天早上負責開店門及擦拭門窗。一來廁所一定是柵欄之內,二來站內廁所通常就只有男女共用的一間,有些甚至長年上鎖,原因是怕有人在廁所裡打毒品。那些世界級一線科技公司,如Twitter,Airbnb和Uber除了只能自掃門前雪之外,似乎也想不出更高明的對策。
他們統計光是在市中心平均每一條街區可以看到四件排泄物如果你支持柯文哲,你應該支持的他是願意尊重專業,並且遇到錯誤願意學習的部分,而不是放著讓他成為「對國際局勢不清卻整天大放厥詞,還不願意改變」的人。
我想這一切的崩壞大概就是從大巨蛋的密會開始,我們以為的公開透明原來只是選擇性,我們多希望從新聞的隻字片語去找到「不得不」,來說服自己柯文哲的公開透明依舊從未改變。「道路統一挖補」一改過去挖挖補補的狀況,「公車路線大調整」則企圖運用統計數據,重新規畫出符合效益與使用習慣的公車路線。
雖然柯P新政的網站還在持續更新,可是經營了四年的時光,理論上他對於政府的運作應該更加了解了,卻沒有在連任時提出更多讓人亮眼的政策,幾乎都是過去政策的延續而已。他對於政治的理解了不起開始於四年前,對國際局勢的認識更是選總統的風聲出現後,記者有事沒事就堵麥克風開始。
整體而言,2014年的柯文哲的優秀之處,在於精準的找到一些制度中疊床架屋的部分,運用統計與創新達成制度性的改變。如果你支持的是柯文哲的務實,那現在的柯文哲與民眾黨究竟務實在哪裡,值得你去支持? Photo Credit: 中央社 2014年的柯文哲:尊重專業與再檢討 過去的柯文哲很尊重專業,因此各項政見都是邀集相關專家的意見後制定,在一日幕僚中柯文哲也不斷強調專家的重要性。更甚者是,當初最主打的參與式預算呢?主管還有開放i-Voting嗎?雖然實行的政見也不少,但更讓人感覺到失落的事情不是政見的無疾而終,而是柯文哲當初擁有的創新視野似乎不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與我們所熟悉的體制融合在一起,看不出分別了。最後是他不畏壓力,讓人知道他願意為了堅持公開透明,願意與一些過去存在於政府與議會中的勢力對抗。
「參與式預算」與「i-Voting」兩項政見,讓民眾有機會看見政府怎麼使用預算,且實際參與政府人員的選聘。「警政治安」則重新區分警察的功能,於是有了行動派出所的規畫。
也許,相信他真的可以為台灣帶來一些不同。即使如此,當時的他在海選與各方專家的協助下,在競選的期間提出了30條柯P新政,且配合互動式網站清楚說明構想。
雖然柯P新政因為現實因素並未完全的落實,但是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如果這些原本就只是營造出來的形像,那麼之後與財團密會似乎也不讓人意外了。
即使某些批評不甚合理,他也都能懷著包容的心態幽默的回應,但也能讓人看見繼續進步的決心。而且當時的柯文哲非常謙虛,因此面對各種批評指教,都會很快的回應「會回去檢討」,因此即使一些政策或發言出現錯誤,也能立即看到改進,所以出錯了大家也還是會繼續支持。而當他企圖踏上更高的位置,去一個不得不面對台灣國際處境的位置時,你應該以比過去更嚴格的標準來檢視他非專業的發言,要求他改進與檢討。就是這些做為,才會讓人感覺耳目一新,才會願意讓眾人在媒體與議會的種種不利中替他加油。
但是現在的我已經改變了心意,因為當柯文哲不再是我認識的柯文哲,我又為什麼要繼續支持他? 2014年的柯文哲:柯P新政 柯文哲在競選之前,原本只是台大醫院的醫師,對於政治經濟與民生議題並不熟悉。民眾黨訴求打破藍綠並以民生經濟為優先,但也被質疑價值不清且立場搖擺。
既然如此,柯文哲究竟憑什麼喊著被打臉到不行的美中三角關係論,然後堅持不改變想法?武器是扁鑽,香港只是小風波,民進黨撿到槍,談這些議題重點根本不是柯文哲是不是他「在下好大一盤棋」,而是從一開始他就沒有足夠的專業資格,站上擂台跟人說三道四。最後,柯文哲強調「公開透明」,將一級主管的行程公開,希望讓公部門可以攤在陽花下讓人民檢視,也讓人民可以更相信政府。
同時2014年的柯文哲嘗試將政府的權力公開給人民參與,讓人民感覺這一票投的真的有價值。從兩岸一家親開始的言論,讓人批判他無視中國的威脅態度軟弱。